怎样的文化基因,培育出一个名闻全国的诗人群体?
薪火相传的文脉,如何滋养寄情山海的独特气质?
涤荡生活的苟且,他们如何追梦理想与诗的远方?
敬请收看《霞浦·千里海疆行》系列
第33集《霞浦诗群》
解说词节选
作为福建省建县最早的县份之一,霞浦一直以来是闽东甚至更广地域范围内的文化重镇,文脉兴盛。唐有“闽中之全才”林嵩工诗善赋,诗入《全唐诗》《全唐文》。“宋末诗人之冠”谢翱,其名篇《登西台恸哭记》,载入中国文学史。元明时期的“十老诗会”,清末的“长溪消夏吟社”,彰显着这片诗风沃土上结社吟诗风气的兴盛。
历朝历代,不同时期生长在这里的诗人成了为霞浦开眼的人。山海美不胜收,诗词数不胜数,在这诗风缠绵之地,临山面海,吟诗咏赋,先祖留下的纯净诗心,一直鲜活的存在。
相比于古体诗千百年沉淀出的抑扬顿挫,现代新诗则在新的话语环境中开拓出另一片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。当当代霞浦文坛一批优秀的诗人相继涌现,古典诗词和现代新诗,便宛如霞浦悠悠文脉的两岸,吹拂起平平仄仄的诗意故事。
2017年元旦,诗友们从四方相聚,回到霞浦共赴诗歌之约。这群看似普通的老友,便是中国当代诗坛颇具影响力的诗歌群体之一——霞浦诗群。
汤养宗是霞浦诗群的代表诗人,他曾先后获得“中国诗歌奖”,“人民文学奖”等奖项,近年来更着力于探索智性的现代诗写作。说起被大众广为传播的“海洋诗”,他有着自己的感触。
“海”是霞浦诗人绕不开的主题,作为霞浦诗群中的女性,诗人叶玉琳长久地执着于与海洋微妙的精神对话。她特别擅长用意象来抒情,既保持女性的敏感、细腻又不失冷静与睿智,以奇妙华美的想象,给乡土物象带来色彩和芬芳,境界阔达,气象高迈。
在霞浦诗群中,谢宜兴、刘伟雄是一对**的诗歌搭档,被称为“诗歌兄弟”。谢宜兴笔下的乡村总带着些许沉重,他对被城市文明所遮蔽的地方有着自觉的审视与发现,关注乡村,关注生活,传达诗情中“淡淡的乡愁”。
相比谢宜兴诗歌语言的纯净而幻美,“诗歌兄弟”刘伟雄的诗作则特别讲究简洁和含蓄,质朴而直率。沉淀着沧桑感的旅行题材在刘伟雄众多的诗歌创作中极为耀眼,诗句中有隐隐的苍茫,孤独却释然,他常自喻为旅人,不断独自行走在陌生而新鲜的途中。
无论是基于“故乡”的写作,还是暂离“故乡”的漂泊,这一对诗歌兄弟的创作中,无疑都刻着生养他们的土地的痕迹。霞浦,这座拥有“中国最美滩涂”的海滨之城,山野气息和海洋气象的交汇孕育着闽东独有的地域特色,也滋养着霞浦诗人特有的气质。
三十多年世事流转,这片诗风沃土上的诗情从未间断,一批80、90后霞浦年轻诗人的出现,让人们看到了霞浦诗歌新兴的力量。2014年10月31日,青年诗人苏盛蔚、韦廷信和黄逸创办海岸诗社,他们的口号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与张扬:“为发起闽东第二波诗潮而努力”,在大浪淘沙,诗潮汹涌中,人们听到了霞浦青年诗人的声音。在霞浦,新的诗歌种子已然种下,他们会开出怎样的果实,未来会给出答案。
带着对诗歌的热爱,带着永不停歇的诗歌之魂,爱诗的人们继续着自己看似平凡的生活,但因为心中有诗,却也温暖充实。
来源:宁德电视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