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础证照核验:在与餐厅建立合作前,必须严格查验其《营业执照》《食品经营许可证》《从业人员健康证》等核心资质文件。确保证照在有效期内,经营范围涵盖餐饮服务,且实际经营项目与许可内容相符。同时,核查餐厅是否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,优先选择 A 级或 B 级餐厅,保障游客用餐安全。
卫生信誉评级参考:参考餐厅在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的卫生信誉等级,关注其日常卫生检查记录和违规处罚情况。可通过政府监管平台或行业协会渠道获取相关信息,避免与存在严重卫生问题或不良记录的餐厅合作。对于新开业餐厅,需加强实地考察频次,评估其卫生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。
硬件设施考察:组织专业人员对餐厅进行实地考察,重点评估用餐环境、厨房卫生状况、餐具消毒设备、通风排烟系统等硬件设施。检查餐厅是否具备足够的用餐空间,座位布局是否合理,能否满足团队用餐需求;厨房需符合 “明厨亮灶” 标准,食品储存、加工、烹饪区域需严格分离,防止交叉污染;餐具消毒设备应齐全且正常运转,确保餐具清洁安全。
菜品质量与特色评估:提前了解餐厅的主打菜系和特色菜品,通过试吃、查看菜单或咨询已用餐游客等方式,评估菜品的口味、食材新鲜度、分量及营养搭配。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团队(如老年团、亲子团、素食团),需考察餐厅是否能提供针对性的菜品服务,如老年团适合软烂易消化的食物,亲子团需有儿童餐选项,素食团则要确保有丰富的素菜选择。
服务能力与应急处理评估:观察餐厅的服务人员数量、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,确保在接待团队用餐时能及时响应游客需求。评估餐厅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,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、菜品供应不足时的应急处理方案、大规模客流接待流程等。同时,了解餐厅是否具备处理游客特殊饮食需求(如过敏食物、宗教饮食禁忌)的能力。
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性考量:根据旅游行程安排,评估餐厅地理位置是否便于团队前往,距离景点、酒店或交通枢纽的车程应在合理范围内,避免因路途遥远导致用餐时间紧张。同时,考察餐厅周边交通状况,确保团队车辆能够顺利停靠和通行,减少因交通问题带来的不便。
服务条款细化:在预定合同中,明确约定用餐标准(人均消费金额、菜品数量和种类)、用餐时间、用餐人数、用餐地点等核心服务内容。详细列出餐厅提供的增值服务,如茶水供应、免费停车、团队用餐专属服务人员等,并注明是否收费及收费标准。同时,约定餐厅预留用餐区域的时间节点,确保团队按时用餐。
价格与支付条款:清晰界定餐费构成,包括菜品费用、饮料费用(如需)、餐具费用、服务费等所有相关费用。明确支付方式(银行转账、现金支付、在线支付等)、支付时间(如用餐前预付定金、用餐结束后支付尾款)及发票开具要求(发票类型、抬头、税号)。对于长期合作或大型团队用餐,可协商优惠价格或阶梯价格策略。
双方权利与义务:明确旅行社有权要求餐厅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符合标准的餐饮服务,在用餐人数、菜品需求等发生变更时,餐厅应积极配合调整。餐厅则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费用,并要求旅行社按时支付款项。同时,规定旅行社需提前告知餐厅团队抵达时间、特殊饮食需求等信息;餐厅应保障食材新鲜、菜品卫生安全,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和问题,确保用餐环境舒适。
退改政策约定:制定详细的退改规则,明确旅行社在不同时间段取消或变更用餐预订需承担的责任和费用。例如,提前 48 小时取消可全额退款,提前 24 小时取消扣除 50% 费用等。同时,约定因餐厅原因导致无法提供用餐服务时(如临时停业、设备故障等),餐厅应承担的赔偿责任,包括协助安排其他餐厅用餐、补偿差价、提供交通接送等。
食品安全责任划分:在合同中明确餐厅对游客食品安全应承担的法律责任,要求餐厅严格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。规定餐厅需定期对食材采购、储存、加工、烹饪等环节进行自查,确保食品可追溯。若因餐厅提供的食物导致游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,餐厅应承担全部医疗费用、赔偿责任及由此引发的法律后果。同时,明确旅行社在组织用餐过程中的监督提醒义务。
信息准确传递:预订人员在向餐厅发送预订信息时,需确保团队名称、用餐日期、用餐时间、用餐人数、菜品要求、特殊饮食需求(如清真餐、素食餐、食物过敏禁忌)等信息准确无误。采用书面确认(邮件、传真)的方式与餐厅核对预订信息,并保留确认记录。对于大型团队或复杂用餐需求,可建立预订信息台账,实时跟踪预订状态。
订单变更管理:若因行程调整需要变更用餐预订信息,预订人员应及时与餐厅沟通,按照合同约定的退改政策办理变更手续。在变更完成后,再次与餐厅确认新的预订信息,并通知相关导游和游客,确保信息同步更新。同时,记录变更原因和处理过程,便于后续查询和统计。
信息对接与确认:在团队用餐前 1 - 2 天,再次与餐厅确认预订信息,包括用餐区域预留情况、菜品准备情况、特殊饮食需求落实情况等。将餐厅地址、联系方式、用餐须知等信息提前告知导游和游客,方便其做好行程安排。对于特殊饮食需求的游客,可单独提醒其与餐厅工作人员沟通确认。
应急预案制定: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(如餐厅食材短缺、服务人员不足、卫生问题等),制定应急预案。提前与周边备用餐厅建立合作关系,确保在原预订餐厅无法正常接待时,能够迅速安排团队转移用餐。同时,准备应急药品(如肠胃药、抗过敏药等),并告知导游应急处理流程。
用餐协调:导游在团队抵达餐厅后,协助游客有序就座,核对用餐人数和菜品数量,确保与预订信息一致。向游客说明用餐注意事项,如菜品食用方法、饮料供应方式、餐厅设施使用规则等。在用餐过程中,及时关注游客用餐体验,收集游客对菜品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,对于游客提出的问题,及时与餐厅沟通解决,确保游客用餐满意。
离店结算与反馈:在用餐结束后,导游与餐厅共同核对用餐费用明细,确保结算准确无误。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完成结算,获取发票或收据。收集游客对餐厅的评价和意见,反馈给旅行社相关部门,为后续合作提供参考。同时,与餐厅保持良好沟通,总结本次用餐合作经验,为下次合作奠定基础。